股东起诉上市公司通常发生在自身权益受损时。当上市公司存在虚假陈述、违规关联交易、违法分配利润等情形时,股东可依法起诉。虚假陈述误导投资者决策;违规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违法分配利润侵犯股东财产权。这些情形下股东可通过起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哪些情形下股东能起诉上市公司

股东在多种情形下可以起诉上市公司,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上市公司虚假陈述

当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文件中对重大事件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时发生重大遗漏、不正当披露信息的,就构成了虚假陈述。例如,公司夸大业绩、隐瞒重大债务等。股东基于这些虚假信息作出投资决策,从而遭受损失的,就有权起诉上市公司要求赔偿。

2、违规关联交易

如果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使公司资产不当减少,进而影响股东权益的,股东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要求相关责任方赔偿公司损失。比如,控股股东将公司的优质资产以不合理的低价转让给其关联企业。

3、违法分配利润

上市公司有依法分配利润的义务,如果公司违反法律规定,不按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配利润,或者在公司亏损的情况下仍进行利润分配等,股东的财产权益就受到了侵犯,此时股东可以起诉上市公司,要求公司按照法律和章程的规定正确分配利润。

哪些情形下股东能起诉上市公司(0)

二、股东起诉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条件

股东起诉上市公司虚假陈述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存在虚假陈述行为

这是起诉的基础,上市公司必须有在信息披露中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或不正当披露等行为。例如,公司在年报中故意虚增收入,这就是典型的虚假记载。

2、股东遭受损失

股东的损失必须与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股东是因为相信了虚假陈述而进行投资,从而遭受了经济损失。比如,股东看到公司虚假的业绩报告后买入股票,之后股价因真相披露而大幅下跌,导致股东亏损。

3、符合诉讼时效规定

股东必须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三、股东起诉上市公司违规关联交易的流程

股东起诉上市公司违规关联交易有明确的流程。

1、前置程序

股东在起诉前,一般需要先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违规关联交易情形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收集证据

股东需要收集能够证明上市公司存在违规关联交易的证据,如关联交易的合同、交易记录、公司决策文件等。这些证据要能够证明关联交易的不公平性以及对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损害。

3、提起诉讼

股东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供证据、参加庭审等。

综上所述,股东在上市公司存在虚假陈述、违规关联交易、违法分配利润等情形时可以起诉上市公司。像公司决议瑕疵、公司被恶意收购导致股东权益受损等情况,股东也可能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果您在面对类似法律问题时,不清楚如何处理,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将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