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合同贷款会产生严重后果,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方面。民事上需承担合同无效、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责任;行政上可能面临罚款、吊销相关经营许可等处罚;刑事上,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贷款诈骗罪等犯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民事后果从民事法律角度看,伪造合同贷款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旦合同被撤销,该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伪造合同贷款的一方需要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例如,银行发放贷款后发现合同是伪造的,借款人需要返还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并可能要赔偿银行因审查贷款等产生的费用。

二、行政后果对于企业或个人伪造合同贷款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是企业,可能会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例如,金融监管部门发现企业通过伪造合同骗取银行贷款,会依法对企业进行查处,以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刑事后果伪造合同贷款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伪造合同贷款的行为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制裁。伪造合同的行为可能还会涉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等其他罪名。

伪造合同贷款有什么后果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