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下来后,执行判决的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是一审判决,有上诉期,上诉期经过且各方均未上诉才生效,生效后在规定履行期内未履行的,可申请强制执行;二审判决作出即生效,规定履行期届满未履行的,可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一审民事判决书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也就是说,在这十五天的上诉期内,判决并未生效。只有当上诉期经过,且双方当事人都没有提起上诉,那么该判决才正式生效。

判决生效后,通常判决书会规定一个履行期限,比如要求被告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款项等。如果被告在这个规定的履行期限内主动履行了判决内容,那么就不需要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但如果被告在履行期限届满后仍未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原告可以在两年内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而对于二审民事判决书,由于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同样,判决书也会规定一定的履行期限,一旦履行期限届满,义务人未履行义务,权利人就可以立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在上诉、抗诉期满后生效,一般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二审判决也是作出即生效。生效后,涉及罪犯服刑等相关执行内容会按照法律规定和司法程序有序开展。

行政判决书的执行情况与民事判决书类似,一审判决有上诉期,上诉期经过未上诉生效;二审判决作出生效。生效后,在规定履行期未履行的,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判决书下来后执行判决的时间受上诉期、履行期等多种因素影响。

法院判决书下来多久执行判决(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五条

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