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父母给的钱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般由双方协商分配给女方的具体方式和份额,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要明确婚后父母给的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或者给予其他财产等,如果没有明确表示是赠与一方的,则一般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如果父母明确表示该笔钱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那么就属于该子女的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当确定该笔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后,分配方式可以先由夫妻双方进行协商。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经济状况、生活需求等,达成一致的分配方案,决定将财产以何种方式分配给女方,比如是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还是分期支付等,以及分配的具体份额。
若双方无法就财产分配达成协商一致,那么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例如,如果女方在婚姻中承担了较多的抚养子女、照料老人等家庭义务,或者女方存在生活困难等情况,法院可能会适当多分配一些财产给女方。同时,如果男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法院也会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即女方的权益,在财产分配上给予女方更多的份额。法院会综合各种因素,做出公平合理的判决,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