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常见的纠纷问题包括产权纠纷、房屋质量纠纷、合同履行纠纷、户口迁移纠纷、中介服务纠纷等。
产权纠纷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房屋可能存在多个共有人,部分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擅自出售房屋,这就可能导致交易后其他共有人主张权利,使交易陷入困境。还有可能房屋存在抵押、查封等限制交易的情形,若卖家未如实告知,买家付了款却无法完成过户,会遭受重大损失。
房屋质量纠纷也不少见。二手房往往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可能存在隐蔽的质量问题。卖家在出售房屋时可能故意隐瞒房屋的质量瑕疵,如墙体漏水、管道老化等。买家入住后才发现问题,此时要求卖家承担维修责任可能会遭遇卖家推诿,双方容易就维修费用、责任承担等方面产生纠纷。
合同履行纠纷主要集中在付款和交房环节。买家可能因资金问题无法按时支付房款,卖家可能以各种理由拒绝按时交房或交付的房屋不符合合同约定的状态。比如合同约定房屋应保持现状交付,但卖家搬走了本应留下的家具家电等物品,从而引发纠纷。
户口迁移纠纷也给很多买家带来困扰。部分买家购买二手房是为了落户或让孩子上学,但卖家可能在交易完成后不按照合同约定迁移户口,导致买家无法迁入户口,影响孩子入学等权益。由于户口迁移问题具有一定的行政属性,法院一般不直接受理此类纠纷,解决起来较为棘手。
中介服务纠纷同样不容忽视。有些中介机构为促成交易,存在虚假宣传、隐瞒重要信息等行为。比如夸大房屋的优点,对房屋的不利因素只字不提。还有可能在中介服务过程中,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等,引发买卖双方与中介之间的纠纷。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零九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