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事故和醉驾事故主要区别在于酒精含量标准不同、法律责任不同以及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倾向有所差异。
二者在酒精含量标准上存在明显差异。酒驾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而醉驾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这是区分酒驾和醉驾的关键量化指标。
法律责任方面有很大不同。在民事赔偿责任上,酒驾和醉驾导致事故都需要对受害者进行民事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但在刑事责任上,酒驾发生事故,若未造成重大伤亡,一般不涉及刑事责任,通常是面临行政处罚,比如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而醉驾一旦发生事故,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都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醉驾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还会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刑罚会更重。
从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倾向来看,由于醉驾时驾驶者血液中酒精含量更高,其意识和反应能力受到的影响更大,判断力和操控能力更差,所以相比酒驾,醉驾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往往更高,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