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保证人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是罚款;刑事责任可能涉及窝藏、包庇罪等;民事赔偿责任是在被保证人造成损失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强制措施,而保证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责任划分有着明确规定。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保证人应当履行监督被保证人遵守相关规定的义务,若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如果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对被保证人违反规定的行为未及时报告,执行机关有权对保证人处以罚款。罚款的具体数额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会综合考虑保证人的过错程度、被保证人违反规定行为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刑事责任:当保证人实施了帮助被保证人逃匿或者明知其藏匿地点而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等行为时,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保证人的行为可能构成窝藏、包庇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赔偿责任:在一些情况下,被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可能会实施侵权行为并给他人造成损失。如果被保证人无力承担赔偿责任,保证人可能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是为了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被保证人的逃避行为而使受害人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责任划分是为了确保取保候审制度的有效执行,维护刑事诉讼的正常秩序,保障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人在提供保证时,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行保证职责。

取保候审保证人责任怎么划分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