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老板不发工资也不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通过与老板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者要意识到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同时,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一步可以尝试与个体老板进行协商。在协商时,劳动者要保持冷静和理智,说明自己的工作情况、应得的工资数额以及签订劳动合同的必要性。通过友好沟通,有可能促使老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解决问题。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行政部门。劳动者可以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条、聊天记录等,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个体老板不发工资和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处理,责令老板支付工资并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仲裁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与争议有关的证据材料等。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后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这对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证据越充分,越有利于劳动者在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中取得胜利。劳动者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工资权益和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