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离职后是否可以要求社保赔偿金,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单位存在未依法缴纳社保等违法行为,员工可能有获得赔偿的权利。这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判断。若单位未缴纳社保给员工造成损失,员工可通过一定途径主张赔偿。

一、协商离职后可以要求社保赔偿金吗

协商离职后能否要求社保赔偿金,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形判断。

1、单位存在违法行为

如果用人单位在员工在职期间存在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员工在协商离职后是有可能要求社保赔偿金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足额、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若单位未履行该义务,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比如因未缴纳社保导致员工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保待遇,如医疗报销、失业金领取等,员工可以要求单位赔偿因此遭受的损失。

2、协商情况

若在协商离职时,双方已经就社保问题达成一致,并且在协议中明确表示员工放弃社保相关的赔偿要求,那么之后员工再要求社保赔偿金可能不会得到支持。但如果该协议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等可撤销的情形,员工仍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时效问题

员工主张社保赔偿金需要注意时效。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时效,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协商离职后可以要求社保赔偿金吗(0)

二、协商离职后要求社保赔偿金的条件

协商离职后要求社保赔偿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的险种、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比如只缴纳了部分险种,或者故意降低缴费基数等情况。例如,某员工的实际工资为每月8000元,但单位按照当地最低缴费基数3000元为其缴纳社保,这就属于未依法缴纳社保的情形。

2、员工受到实际损失

员工因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而遭受了实际的经济损失。比如员工生病就医,由于单位未缴纳医疗保险,导致员工无法报销医疗费用,这部分费用就可以要求单位赔偿。再如,员工失业后,因单位未缴纳失业保险,无法领取失业金,单位也应当赔偿相应的损失。

3、有证据证明

员工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以及自己受到的损失。证据可以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缴费记录、医疗费用清单、失业证明等。只有有充分的证据,才能在主张社保赔偿金时更有胜算。

三、协商离职后要求社保赔偿金的流程

协商离职后要求社保赔偿金有一定的流程。

1、与单位协商

员工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向单位说明情况,要求单位赔偿社保损失。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的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邮件等。如果协商达成一致,双方可以签订赔偿协议。

2、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与单位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相关证据等材料。仲裁委员会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在仲裁过程中,双方都有机会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

3、提起诉讼

如果员工或者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最终判决。整个过程需要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

综上所述,协商离职后是否能要求社保赔偿金以及如何要求,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程序。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单位补缴社保后是否还需支付赔偿金、社保赔偿金的计算标准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疑问,想了解更详细的法律规定和解决办法,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会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