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假释需满足一定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情形可以假释。特殊情况经最高法核准可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累犯及特定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等不得假释。

一、服刑人员可以假释的情形有哪些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1、执行刑期条件

对于有期徒刑而言,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例如罪犯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那么至少要服刑5年以上才有可能申请假释;对于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具备假释的基本刑期条件。

2、实质条件

一是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这要求服刑人员在监狱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等活动。二是确有悔改表现。比如真诚悔悟自己的犯罪行为,主动坦白交代余罪等。三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的犯罪性质、情节、悔罪表现、再犯罪可能性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3、特殊情况

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这里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特殊需要的情况。

服刑人员可以假释的情形有哪些(0)

二、有期徒刑服刑人员假释的具体情形

有期徒刑服刑人员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假释。刑期条件,前面已经提到要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

1、改造表现

在服刑期间,积极参加劳动改造,通过劳动掌握一定的技能,并且在劳动中表现出良好的态度和责任心。同时,积极参与监狱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如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2、悔罪表现

主动向监狱管理人员和司法机关表达自己对犯罪行为的深刻悔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取得被害人的谅解等。这些行为都能体现出其悔罪的诚意,增加假释的可能性。

3、社会危险性评估

司法机关会对其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包括其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如果其家庭能够提供良好的监管和支持,且社会关系稳定,也有利于假释的批准。

三、无期徒刑服刑人员假释的相关情形

无期徒刑服刑人员要获得假释,实际执行刑期必须达到13年以上。除了满足基本的刑期条件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

1、长期改造表现

由于无期徒刑服刑时间长,其在长期的服刑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改造表现。在思想上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转变观念。在行为上,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定,不违反纪律。

2、再犯可能性评估

司法机关会更加谨慎地评估其再犯可能性。会综合考虑其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等因素。如果其犯罪是由于一时冲动等原因,且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再犯可能性较低,那么假释的机会相对较大。

3、回归社会的准备

无期徒刑服刑人员在假释前,需要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监狱会为其提供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自食其力。同时,其家庭和社会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服刑人员假释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条件限制。不同类型的服刑人员,如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服刑人员,在假释情形上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实践中,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您对服刑人员假释的具体流程、相关案例等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遇到与假释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