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是可以撤诉的。撤诉是当事人对其诉讼权利行使处分权的表现,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自诉案件中,符合条件时原告都有权申请撤诉。不过,撤诉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满足相应条件。

一、起诉可以撤诉么

起诉是可以撤诉的。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无论是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还是行政诉讼,都赋予了当事人撤诉的权利。

1、民事诉讼

在民事诉讼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一般来说,如果不存在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等情形,法院通常会准许撤诉。例如,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在庭外达成和解协议,原告就可以向法院申请撤诉。

2、刑事自诉

刑事自诉案件中,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比如一些轻微的侵犯人身权利案件,自诉人与被告人达成谅解,自诉人就能够撤诉。

3、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起诉可以撤诉么(0)

二、起诉后多久可以撤诉

起诉后在不同的诉讼阶段都可能涉及撤诉问题,但一般来说,在判决宣告前都可以申请撤诉。

1、立案后至开庭前

这个阶段,当事人如果达成和解等原因想要撤诉,相对比较简单。因为还未进入实质的庭审程序,对司法资源的占用较少。例如,在民间借贷纠纷中,立案后被告及时归还了借款,原告就可以马上申请撤诉。

2、开庭审理过程中

在开庭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导致原告想要撤诉的情况,如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等,原告也可以申请撤诉。不过,此时法院会审查撤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自愿原则。

3、庭审结束但未宣判

即使庭审已经结束,只要还未作出判决,原告依然有权申请撤诉。但法院可能会基于案件的具体情况,更加谨慎地审查撤诉申请。

三、起诉撤诉需要什么手续

起诉撤诉需要办理一定的手续,以确保撤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提交撤诉申请

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的撤诉申请书,写明撤诉的原因和请求。申请书应当由原告签名或者盖章。

2、法院审查

法院会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撤诉是否是原告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存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形。如果符合条件,法院会作出准许撤诉的裁定。

3、裁定送达

法院作出准许撤诉的裁定后,会将裁定书送达给原告和被告。至此,撤诉程序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按撤诉处理的情况,如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法院会直接按撤诉处理,不需要原告另行提交申请。

综上所述,起诉是可以撤诉的,但要遵循相应的时间和手续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会遇到撤诉后能否再起诉、撤诉是否会影响诉讼时效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起诉撤诉过程中遇到法律难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