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误工费的赔偿计算需依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来确定。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收入状况分有固定收入和无固定收入两种情况计算。赔偿时需提供相应证据证明。
一、刑事附带民事误工费怎样计算赔偿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里,误工费的计算赔偿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1、误工时间的确定
误工时间一般依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来确定。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例如,张三在刑事案件中受伤,医疗机构证明其需要休息三个月,那么误工时间就是三个月。但如果张三因伤致残,且在受伤后五个月才定残,那么误工时间就计算到定残日前一天,即近五个月。
2、收入状况的确定
当受害人有固定收入时,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比如李四是公司职员,月工资5000元,因受伤误工两个月,其所在公司扣发了这两个月工资,那么李四的误工费就是10000元。当受害人无固定收入时,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二、刑事附带民事误工费赔偿需提供哪些证据
要获得刑事附带民事误工费赔偿,受害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1、医疗机构的证明
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等,能够证明受害人的受伤情况以及需要休息的时间。这些证明是确定误工时间的重要依据。例如王五受伤后,医院出具了详细的病历,记录了受伤情况和建议休息的时长,这份病历就可以作为误工时间的证据。
2、收入证明
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要提供用人单位开具的工资单、收入证明等,证明其收入情况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如果能提供过去三年的收入流水等证明,可按此计算平均收入;若无法提供,则需参考相关行业平均工资。
三、刑事附带民事误工费赔偿计算的法律依据
刑事附带民事误工费赔偿计算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
《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这从民事基本法律层面确定了受害人有获得误工费赔偿的权利。
2、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进一步明确了误工费的计算方法,即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为具体的计算提供了详细的指引。
综上所述,刑事附带民事误工费的计算赔偿涉及到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的确定,同时需要提供相应证据,并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如不同行业平均工资的准确界定、证据的有效性认定等问题。如果您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遇到关于误工费赔偿的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