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协议无效的情形多样,包括协议主体不适格,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协议内容违法违规,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以虚假意思表示签订协议,以及存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当事人在签订中介协议时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中介协议无效情形有哪些
中介协议无效存在多种情形。从主体方面来看,如果签订协议的一方或双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该中介协议是无效的。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签订的中介协议,因其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协议自始无效。
1、内容违法违规
当中介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时,协议无效。比如中介协议中约定的服务内容涉及非法交易,像买卖毒品、枪支等,这类协议明显违反法律规定,自然不具有法律效力。若协议违背公序良俗,也会被认定无效。例如中介协议以违背社会公德、损害公共利益的方式来约定服务内容,同样不被法律所认可。
2、虚假意思表示
如果签订中介协议是基于虚假的意思表示,那么协议也是无效的。比如双方为了逃避债务,虚假签订一份中介协议,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中介服务需求和履行行为,这种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3、恶意串通
当协议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时,中介协议无效。例如中介机构与一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抬高服务价格,损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签订的中介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二、中介协议因主体问题无效的情形
中介协议因主体问题导致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中介协议是常见情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缺乏对协议内容和后果的理解与判断能力,无法独立实施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前文所述,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签订的中介协议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范围签订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中介协议超出了其能力范围,且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那么该协议无效。例如,一个十周岁的未成年人签订了一份涉及大额资金的房产中介协议,这显然超出了其能力范围,若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协议无效。
2、无权代理签订
如果签订中介协议的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协议,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协议无效。比如某人没有得到他人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签订中介协议,在被代理人不追认的情况下,该协议对被代理人无效。
三、中介协议因内容违法无效的情形
中介协议因内容违法而无效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当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时,协议必然无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违反禁止性规定
例如,中介协议中约定的服务内容是帮助他人进行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行为,这种中介协议明显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2、违背公序良俗
中介协议若违背公序良俗也会被认定无效。公序良俗是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体现。比如中介协议约定以违背公序良俗的方式来促成交易,如通过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这种协议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正常的市场秩序,是无效的。
3、逃避法律义务
有些中介协议通过约定来逃避法律义务,例如为了逃避税收,在协议中做虚假的价格约定,这种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协议同样无效。
综上所述,中介协议无效的情形涉及主体、内容等多个方面。在签订中介协议时,当事人需要仔细审查协议的主体资格、内容是否合法合规等。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形外,如果遇到中介协议的撤销、履行过程中的纠纷等问题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您在中介协议方面有任何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