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等行为,实施者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等法律责任。民事方面涉及侵犯他人名誉权等需承担赔偿责任;行政上可能面临拘留、罚款等处罚;刑事上严重的可能构成侮辱罪等犯罪。
一、网络暴力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网络暴力实施者需承担多种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网络暴力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诋毁他人名誉,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行政责任
如果网络暴力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例如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
严重的网络暴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网络暴力民事责任的认定与赔偿
网络暴力民事责任的认定和赔偿有其特定规则。
1、责任认定
要认定网络暴力的民事责任,首先要确定侵权行为的存在。即行为人在网络上实施了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行为。要有损害后果,比如受害人的名誉受损、精神痛苦等。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例如,某人在网上恶意传播他人隐私视频,导致他人精神抑郁就医,这种传播隐私视频的行为与他人精神抑郁就存在因果关系。
2、赔偿范围
赔偿范围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失如因名誉受损导致的经济损失,像企业因网络谣言导致订单减少的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则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等因素确定。比如侵权人恶意程度高、造成受害人严重精神痛苦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可能相对较高。
三、网络暴力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网络暴力刑事责任有严格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无论是普通网民还是网络大V,只要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的网络暴力行为,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比如明知发布虚假信息会损害他人名誉,仍然发布。
3、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网络暴力行为破坏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对他人的客观评价。
4、犯罪客观方面
表现为在网络上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情节严重一般指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导致受害人自杀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可能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种法律责任。在实际中,还存在网络暴力证据收集困难、责任主体认定复杂等问题。如果你遇到网络暴力相关的法律问题,想了解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对网络暴力法律责任的认定有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