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是否能免于起诉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判断。若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对于其他情况,仍可能提起公诉。这要综合考虑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一、认罪认罚能否免于起诉案件
认罪认罚并不必然导致免于起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而是否免于起诉,要依据具体案件情况。
1、可以免于起诉的情况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比如一些犯罪嫌疑人虽然实施了犯罪行为,但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而且认罪认罚态度良好,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人民检察院综合考虑后可能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2、不能免于起诉的情况
如果犯罪行为性质恶劣、危害后果严重,即使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也不能免于起诉。例如严重暴力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等,这类犯罪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检察机关通常会依法提起公诉,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认罪认罚后免于起诉的条件
认罪认罚后要实现免于起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围绕犯罪情节和犯罪嫌疑人的态度等方面。
1、犯罪情节方面
必须是犯罪情节轻微。这要结合犯罪的事实、性质、手段、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比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盗窃金额较小,且是初犯、偶犯,主观恶性较小,就可能被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
2、法律规定的刑罚适用情况
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例如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同时,犯罪嫌疑人要真诚悔罪,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退赃退赔,赔偿被害人的损失等。
三、哪些认罪认罚案件容易免于起诉
有几类认罪认罚案件相对容易被免于起诉。
1、轻微的经济犯罪案件
如一些数额较小的诈骗、职务侵占等案件。在这类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积极退还赃款,并且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检察机关可能会认为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从而作出不起诉决定。
2、初犯、偶犯的轻微刑事犯罪案件
像一些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初犯、偶犯,在案发后主动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且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检察机关也可能会考虑不起诉。
综上所述,认罪认罚与免于起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司法实践中,要准确判断是否能免于起诉,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认罪认罚制度、免于起诉的条件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如果您在这方面有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