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买卖是否成立合同需分情况判断。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合同可成立,如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间交易且经过合法程序等;但存在很多情况合同不成立,像卖给非本集体成员、未经审批等。合同成立与否受法律规定和交易主体、程序等多因素影响。
一、宅基地买卖成立合同吗
宅基地买卖是否成立合同需要分情况来看。一般而言,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宅基地买卖合同是可以成立的。
1、合同成立的情况
如果是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宅基地买卖,并且该交易经过了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同时遵循了相关的审批程序,那么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在法律上是有可能被认定为成立的。因为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宅基地有相对平等的权益,这种内部的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允许的。比如,甲和乙是同一村集体的成员,甲因搬迁需要出售自己的宅基地,乙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且经过村集体同意后双方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合同成立的可能性较大。
2、合同不成立的情况
若将宅基地卖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比如城市居民或者其他村集体的成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这种买卖合同通常是不成立的。因为宅基地是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分配的福利性资源,目的是保障本集体成员的居住权益,不允许随意向外部流转。如果没有经过合法的审批程序,即使双方签订了合同,也可能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不成立。
二、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宅基地买卖合同成立条件
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宅基地买卖合同成立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1、主体资格
双方都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且受让方需要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例如,受让方没有其他宅基地或者符合分户条件等。这是为了保证宅基地资源在本集体内合理分配,防止有人恶意囤积宅基地。
2、意思表示真实
双方签订合同必须是基于真实的意愿,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比如,转让方不能故意隐瞒宅基地存在的问题,受让方也不能以不正当手段迫使转让方签订合同。
3、程序合法
要经过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一般需要经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且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如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等。只有完成这些程序,合同才可能合法成立。
三、非本集体成员购买宅基地合同效力
非本集体成员购买宅基地,合同效力通常是存在问题的。
1、法律规定限制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宅基地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非本集体成员不具备使用本集体宅基地的资格,所以他们与本集体成员签订的宅基地买卖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城市居民张某与农村村民李某签订宅基地买卖合同,这种合同从根本上就不符合法律规定。
2、合同无效后果
一旦合同被认定无效,双方需要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转让方要返还受让方支付的价款,受让方要返还宅基地及地上建筑物。如果因合同无效给一方造成损失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受让方对宅基地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建设,那么转让方可能需要对这部分损失进行赔偿。
综上所述,宅基地买卖是否成立合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交易主体、程序等。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宅基地买卖的问题非常复杂,比如宅基地上房屋的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关系如何处理、合同无效后赔偿责任的具体界定等。如果您在宅基地买卖方面遇到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