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额缴纳社保时,劳动者一般可以提出被迫离职。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未足额缴纳社保属于未依法缴纳的情形,劳动者提出被迫离职可获经济补偿,但需按法定程序操作,如提前通知单位等。同时,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权益,也规定了单位的责任。
一、未足额缴纳社保可以提被迫离职吗
可以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足额缴纳社保显然属于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形。
1、法律依据支撑
法律赋予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保是劳动者的重要权益之一,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损害了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利益,劳动者有权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2、经济补偿
当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为由提出被迫离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操作流程
劳动者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在通知中明确指出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的事实。同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如社保缴费记录、通知用人单位的书面材料等,以备后续可能的劳动仲裁或诉讼使用。

二、未足额缴纳社保提被迫离职的补偿标准
未足额缴纳社保提被迫离职的补偿主要是经济补偿,其标准与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相关。
1、工作年限计算
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来计算。例如,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了3年零4个月,那么工作年限应按3.5年计算,用人单位需支付3.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工作了1年零2个月,则按1.5年计算,支付1.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工资标准确定
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法律保障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经济补偿的标准,这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否则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如何证明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提被迫离职
要证明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并以此提被迫离职,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证据。
1、社保缴费记录
劳动者可以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打印社保缴费明细,通过缴费明细可以清楚地看到用人单位的缴费基数、缴费金额等信息。如果缴费基数低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或者缴费金额未达到法定标准,就可以证明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
2、工资发放记录
工资发放记录可以证明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将工资发放记录与社保缴费基数进行对比,如果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也能证明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工资发放记录可以是银行工资流水、工资条等。
3、书面通知材料
劳动者以未足额缴纳社保为由向用人单位提出被迫离职时,要保留好书面通知材料。书面通知应明确指出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保的事实,并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可以通过邮政快递等方式送达,并保留好快递单和签收记录。
综上所述,未足额缴纳社保时劳动者可以提被迫离职,并且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但需要注意操作流程和证据收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用人单位否认未足额缴纳社保、补偿计算有争议等问题。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疑问或遇到法律纠纷,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专业律师会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