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情鉴定的时间需依据不同情况而定。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的,伤后即可进行鉴定;以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进行鉴定,特殊情况可根据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出具鉴定意见。了解这些时间要求,有助于准确进行伤情鉴定,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伤情鉴定一般何时做
伤情鉴定的时间确定需要区分不同情形。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的,伤后即可进行鉴定。例如,身体表面的擦伤、割伤等,这些损伤在受伤当时就有明显的表现,及时进行鉴定能够准确反映损伤的程度。
1、依据损伤性质
对于一些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损伤,如骨折等,需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鉴定。骨折在刚发生时可能只是简单的断裂,但随着愈合过程,会出现骨痂形成等情况,所以通常会在骨折愈合到一定阶段进行鉴定,以准确判断骨折对身体功能的影响。
2、考虑并发症
以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有些损伤可能当时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后续可能会引发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比如,头部受伤后可能会出现颅内血肿等并发症,需要等病情稳定,确定并发症的具体情况后再进行鉴定。
3、容貌和功能障碍
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进行鉴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出具鉴定意见,但须对有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加以说明,必要时应进行复检并予以补充鉴定。例如,面部烧伤后,面部容貌的恢复情况以及相关器官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90日后进行鉴定能更准确地评估容貌损害和功能障碍的程度。

二、伤情鉴定早期做有什么影响
伤情鉴定早期做既有一定的好处,也存在一些弊端。早期做伤情鉴定的好处在于能够及时固定证据。在受伤初期,损伤的表现最为明显,此时进行鉴定可以准确记录损伤的原始状态。
1、证据固定优势
对于一些体表损伤,如皮肤的损伤、淤血等,如果不及时鉴定,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损伤可能会逐渐愈合,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最初的损伤程度。早期鉴定可以为后续的法律程序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2、可能的不准确
早期做伤情鉴定也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如前面提到的骨折,在早期可能无法准确判断骨折的愈合情况以及对肢体功能的最终影响。有些骨折可能在早期看起来不严重,但在愈合过程中出现了错位等情况,影响了肢体的正常功能。如果在早期就进行鉴定,可能会低估或高估损伤的程度。
3、并发症未显现
一些损伤的并发症在早期可能尚未显现出来。例如,头部受伤后,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出现颅内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早期鉴定无法考虑到这些潜在的并发症,从而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伤情鉴定晚期做有什么风险
伤情鉴定晚期做存在多方面的风险。证据可能会丢失或难以获取。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的痕迹可能会逐渐消失。
1、证据丢失风险
对于一些轻微的体表损伤,如擦伤、抓伤等,经过较长时间后可能已经完全愈合,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就导致在进行鉴定时,鉴定人员无法直观地看到损伤的原始情况,只能依靠当事人的描述和病历等资料,增加了鉴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2、记忆偏差问题
当事人对受伤过程和损伤情况的记忆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偏差。在受伤很长时间后进行鉴定,当事人可能无法准确回忆起受伤的具体细节,如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时的姿势等,这些信息对于准确判断损伤的原因和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3、病情变化复杂
晚期做伤情鉴定时,损伤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一些损伤可能会引发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可能与最初的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在晚期进行鉴定,可能会因为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关键的检查资料缺失,影响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伤情鉴定的时间选择至关重要,不同时间做伤情鉴定各有利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损伤情况,合理确定鉴定时间。伤情鉴定的标准如何确定、不同类型损伤的鉴定流程是怎样的等问题也值得关注。如果您在伤情鉴定方面存在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