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判决生效后是可以申诉再审的。当当事人认为生效行政判决存在错误,可依法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再审。申诉再审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相应的条件,如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等。同时,申诉再审也有一定的程序要求,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了解这些对于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一、行政判决生效申诉再审可以吗
行政判决生效后是可以申诉再审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明确赋予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这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在认为行政判决存在错误时,有进一步救济的途径,确保司法公正。
2、申请再审的条件
一般来说,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等情形下,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3、申请再审的意义
对于当事人而言,申请再审可以纠正可能存在错误的行政判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司法系统来说,再审程序也是一种自我纠错机制,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

二、行政判决生效后申诉再审的条件有哪些
行政判决生效后申诉再审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这些条件是为了确保再审程序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1、事实认定方面
如果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或者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主要证据是伪造的等情况,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例如,在一些行政案件中,可能在判决生效后发现了新的证人证言或者物证,这些新证据能够改变原判决对事实的认定。
2、法律适用方面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也可以申请再审。这可能是因为法官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出现偏差,或者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错误引用等情况。
3、程序违法方面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等程序违法情形,当事人也可申请再审。
三、行政判决生效后申诉再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行政判决生效后申诉再审有其特定的程序。当事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来进行。
1、申请时间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等法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提交材料
当事人申请再审时,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原审裁判文书、身份证明等材料。再审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和具体的再审请求。
3、法院审查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再审条件等。如果符合条件,法院会裁定再审;如果不符合条件,法院会驳回申请。
行政判决生效后是可以申诉再审的,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遵循相应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诸如再审期限的计算细节、再审过程中的证据收集等问题。如果您在行政判决申诉再审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