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的计算需根据不同类型的判决以及送达情况来确定。一审民事判决书在送达双方当事人后,经过15天上诉期且无人上诉时生效;一审刑事判决书送达后,经过10天上诉期无人上诉生效;二审判决、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生效,支付令在15日内被申请人未提出书面异议则生效。
一、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怎么样计算?
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的计算方式因案件类型和判决情况而异。
1、民事案件
一审判决的,在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上诉期为15天。如果在这15天内,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那么上诉期满后的次日判决书即生效。例如,判决书在5月1日送达,那么上诉期到5月16日截止,若双方都未上诉,5月17日判决书生效。如果是二审判决,因为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2、刑事案件
一审判决的上诉期为10天。当判决书送达被告人后,在10天上诉期内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也没有抗诉,上诉期满后的次日判决书生效。比如,判决书于6月1日送达被告人,上诉期到6月11日结束,若都无上述情况,6月12日判决书生效。同样,二审刑事判决也是终审判决,作出即生效。
3、其他情况
对于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支付令,自债务人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既不提出书面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支付令生效。

二、民事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计算方法
民事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计算有其明确的规则。
1、一审普通程序
在普通程序中,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后,要给当事人留出15天的上诉期。这15天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保障,让其有时间考虑是否上诉。只有在上诉期内无人上诉,判决书才会生效。而且,这里的送达要确保当事人确实收到了判决书。如果是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再计算15天上诉期。
2、小额诉讼程序
小额诉讼程序实行一审终审。也就是说,判决书一经作出并送达当事人,就立即生效,当事人不能上诉。这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快速解决一些标的额较小的民事纠纷。
3、特殊情况
如果在上诉期内,一方当事人提出上诉,那么一审判决书就不生效,案件会进入二审程序。二审判决结果出来后,以二审判决为准。
三、刑事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计算规则
刑事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计算也有其特点。
1、一审判决
一审刑事判决书送达被告人后,上诉期为10天。这10天内,被告人有权利决定是否上诉,检察院也有权力决定是否抗诉。如果被告人和检察院都没有在上诉期内采取行动,那么上诉期满后判决书生效。在计算上诉期时,要注意送达时间的准确性。如果是当庭宣判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2、二审判决
二审刑事判决是终审判决,不存在上诉问题。所以,二审判决作出后就立即生效。二审程序是对一审判决的审查和监督,其判决结果具有终局性。
3、死刑判决
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不管是一审还是二审,都需要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判决才生效。这体现了我国对死刑适用的谨慎态度。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计算方式不同,民事、刑事等案件都有各自的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送达瑕疵、上诉程序中的特殊问题等。如果您对法院判决书生效日期计算还有其他疑问,或者遇到了相关的法律纠纷,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