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买了社保是否要赔偿需分情况判断。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满一年未订立则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劳动者原因导致未签合同,单位可能无需赔偿。同时,没签合同还可能涉及经济补偿、工伤权益保障等问题。
一、没签合同买了社保要赔偿吗
没签合同但买了社保是否要赔偿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情况来看。
1、用人单位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即便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购买了社保,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仍然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需要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责任。例如,小李在某公司工作了8个月,公司一直未与他签订合同,不过正常为他缴纳了社保,那么小李可以要求公司支付7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
2、劳动者原因
如果是由于劳动者自身的原因导致未能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比如劳动者拒绝签订等情况,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的,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用人单位需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是劳动者拒绝签订,并且要采取合理措施避免这种情况持续,如书面通知劳动者签订合同等。

二、没签合同买了社保赔偿标准是什么
没签合同买了社保的赔偿标准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1、双倍工资赔偿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收入,不包括加班工资等。计算双倍工资的起始时间是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例如,小张从2023年1月1日入职,公司直到2023年6月1日才与他签订合同,那么公司应支付小张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认定后的权益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享有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同的权益,如在解除劳动合同方面可能有更多保障等。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关系,需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三、没签合同买了社保有什么风险
没签合同买了社保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对用人单位的风险
除了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风险外,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一旦发生劳动纠纷,企业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而且,如果没有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在员工管理方面可能会存在困难,比如无法明确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薪酬调整等事项,容易引发争议。例如,某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合同,在调整员工工作岗位时,员工以未明确约定为由拒绝,导致工作安排受阻。
2、对劳动者的风险
对于劳动者来说,没有书面合同,自身权益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虽然有社保,但在一些情况下,如经济补偿、加班工资等方面可能难以举证。比如,在计算加班工资时,没有合同约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可能会导致劳动者的加班工资无法合理计算。在发生工伤等情况时,虽然有社保可以报销部分费用,但在确定劳动关系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麻烦,影响工伤权益的及时保障。
综上所述,没签合同买了社保在很多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并且存在诸多法律风险。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该重视书面劳动合同的签订。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没签合同买了社保但社保缴纳基数不符合规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咨询解答法律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