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合同主体不合格、意思表示不真实、内容违法等。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以欺诈胁迫手段违背真实意思签订合同、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或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等。了解这些无效情形,有助于当事人避免陷入无效合同纠纷,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一、中介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中介房屋买卖合同存在多种无效情形。从合同主体方面来看,如果合同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签订的中介房屋买卖合同,因其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合同自始无效。

1、意思表示不真实

若当事人是在欺诈、胁迫等手段下签订合同,违背了真实意思,那么合同也可能无效。比如中介故意隐瞒房屋的重大瑕疵,如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却未告知买方,买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这种基于欺诈签订的合同可被认定无效。

2、内容违法

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例如,买卖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或者合同约定的交易方式违反了房地产交易的相关规定,这样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中介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0)

二、中介隐瞒房屋问题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中介隐瞒房屋问题是常见的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当涉及房屋的重大问题被隐瞒时,会对买方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1、隐瞒房屋质量问题

中介隐瞒房屋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严重质量瑕疵,买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买方的购买意愿是基于不完整的信息做出的,违背了其真实意思。根据法律规定,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后的合同自始无效。

2、隐瞒房屋产权问题

如果中介隐瞒房屋存在产权纠纷、抵押等情况,也会导致合同无效。例如,房屋已经被抵押给银行,但中介未告知买方,买方签订合同后可能面临房屋被银行处置的风险。这种隐瞒行为损害了买方的合法权益,买方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三、中介与卖方恶意串通签订的无效合同情形

中介与卖方恶意串通签订的合同严重损害了买方的利益,属于无效合同。恶意串通是指中介和卖方为了谋取私利,故意损害第三方利益。

1、抬高房价

中介与卖方串通抬高房价,使买方以不合理的高价购买房屋。例如,中介和卖方约定,通过虚假的市场行情信息,误导买方认为房价合理,从而签订合同。这种行为损害了买方的经济利益,根据法律规定,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隐瞒重要信息

双方还可能隐瞒房屋的其他重要信息,如房屋即将被拆迁等情况。买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之后发现真相,其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这种恶意串通隐瞒信息的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买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中介房屋买卖合同在多种情形下可能被认定无效。无论是主体问题、隐瞒房屋情况还是恶意串通等,都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在实际的房屋交易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类似的合同效力问题,如阴阳合同的效力认定等。如果您在房屋交易中遇到合同效力方面的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