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若发现原告公章伪造,这是严重的问题。一旦发现,法院会对公章真实性进行审查,若确定伪造,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情节严重的还会追究原告法律责任。伪造公章可能导致原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构成刑事犯罪。相关利害关系人也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一、民事诉讼发现原告公章伪造咋办

当在民事诉讼中发现原告公章伪造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被告方应及时向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公章可能是伪造的。法院会根据被告的申请,启动对公章真实性的审查程序。一般会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对公章进行鉴定,以确定其真伪。

1、法院审查与处理

如果经鉴定公章确实是伪造的,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通常会驳回原告基于该伪造公章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因为使用伪造公章进行诉讼属于不诚信的诉讼行为,严重干扰了司法秩序。

2、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原告伪造公章的行为,法院会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情节较轻的,可能会对原告进行训诫、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以妨害司法秩序为由,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司法拘留等措施。同时,伪造公章的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3、赔偿损失

由于原告使用伪造公章进行诉讼,给被告造成损失的,被告有权要求原告进行赔偿。损失包括被告因应对诉讼而产生的律师费、差旅费等合理费用。

民事诉讼发现原告公章伪造咋办(0)

二、民事诉讼中伪造公章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在民事诉讼中伪造公章会产生多方面的法律后果。从民事角度来看,使用伪造公章签订的合同等文件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这会导致基于该文件所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被否定,相关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1、民事赔偿责任

伪造公章的一方需要对因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例如,因为使用伪造公章签订合同,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经济损失的,伪造方要赔偿对方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行政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犯罪

伪造公章的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三、如何防范民事诉讼中公章被伪造的风险

为防范民事诉讼中公章被伪造的风险,企业和单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要加强公章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公章使用制度,明确公章使用的审批流程和责任人。

1、专人保管

公章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保密意识。同时,要对公章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事项、审批人等信息。

2、定期检查

定期对公章进行检查,确保公章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检查公章是否有损坏、丢失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3、加强合同审查

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对方的公章。可以通过查询工商登记信息等方式,核实对方公章的真实性。同时,要注意合同的签订流程是否规范,是否有授权代表签字等。

综上所述,在民事诉讼中发现原告公章伪造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处理和责任追究。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都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处理此类问题。相关的问题还包括伪造公章的证据如何收集、伪造公章的诉讼时效是多久等。如果您在法律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