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商场价格欺诈时,消费者可通过与商场协商、向消协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处理。商场可能面临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消费者还可要求商场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等。

一、商场价格欺诈怎么处理?

当消费者遭遇商场价格欺诈时,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与商场直接协商是较为便捷的途径。消费者应收集好相关证据,如购物小票、商品标价签等,向商场说明情况,要求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如退款、赔偿等。

1、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若与商场协商无果,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解,促使商场解决问题。

2、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还能向价格主管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相关部门有权对商场的价格欺诈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3、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消费者可以根据与商场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商场价格欺诈怎么处理?(0)

二、商场价格欺诈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

商场价格欺诈的表现形式多样。虚构原价是常见的一种,商家先抬高商品价格,再以“打折”“促销”等名义销售,让消费者误以为获得了优惠。例如,某商品实际进价为100元,商场先将其标价为500元,然后宣传打五折销售,消费者会觉得以250元的价格购买很划算,但实际上商家仍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1、模糊标价

商家在标价时故意不明确商品的规格、等级、计价单位等关键信息,误导消费者。比如,某商场销售水果,只标注了每斤的价格,但未标明是哪种品质的水果,当消费者购买后才发现品质与预期不符。

2、虚假优惠折价

声称降价却无依据或虚构降价原因。比如,商场宣传某商品降价50%,但实际上该商品从未以原价销售过。

3、误导性价格标示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等标价,诱导消费者与其交易。例如,商场在促销活动中,将“满减”活动的规则标注得非常模糊,消费者在消费后才发现无法享受预期的优惠。

三、商场价格欺诈消费者能获得哪些赔偿

消费者因商场价格欺诈可获得相应赔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要求商场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若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1、退款

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场退还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支付的费用。例如,消费者购买了一件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后发现存在价格欺诈,可要求商场退还200元。

2、三倍赔偿

若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为300元,那么商场应增加赔偿消费者900元。若商品价款为100元,增加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商场应赔偿五百元。

3、其他合理费用

如果消费者因商场价格欺诈行为遭受了其他合理损失,如因维权产生的交通费、误工费等,也可要求商场进行赔偿。不过,消费者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这些损失的存在。

商场价格欺诈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还可能存在商场价格欺诈的证据收集困难怎么办、商场拒绝赔偿该如何进一步维权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处理商场价格欺诈问题上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