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若违反相关规定或出现特定情形会被收监。一般在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发现新犯罪事实或违反禁止令等情况下,司法机关会决定将其收监。以下将详细介绍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哪些情况取保候审会被收监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取保候审会被收监:

1、违反取保候审规定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若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被决定收监。

2、发现新的犯罪事实

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司法机关发现被取保候审人有新的犯罪事实,说明其社会危险性增大,可能会被收监。

3、违反禁止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如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等。若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也会被收监。

哪些情况取保候审会被收监(0)

二、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被收监的具体情形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被收监存在多种具体情形:

1、擅自离开指定区域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这是比较常见的违反规定行为。比如,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向执行机关报备就前往外地,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对其的监管,很可能导致被收监。

2、干扰证人作证

被取保候审人通过各种方式干扰证人作证,如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等。这会破坏司法程序的正常进行,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司法机关会果断决定将其收监。

3、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被取保候审人可能会试图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与其他同案犯串供。这种行为严重妨碍了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工作,必然会导致被收监。

三、发现新罪导致取保候审被收监的案例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少因发现新罪导致取保候审被收监的案例。以下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案例一

张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又发现他参与了一起诈骗案件。由于新的犯罪事实表明张某的社会危险性较大,且其行为已超出了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司法机关决定对其收监,重新进行羁押。

2、案例二

李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他又因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这种情况下,李某的行为显示出其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和再犯可能性,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将其收监,以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一旦在取保候审期间发现被取保候审人有新的犯罪行为,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收监。这也提醒被取保候审人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复杂的法律问题,如果你有任何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