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赔偿流程一般包括及时就医、申请工伤认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和申请赔偿等步骤。了解这些流程,能帮助受伤职工顺利获得应有的赔偿。
一、工伤后赔偿流程是怎样的
工伤后赔偿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及时救治与报告
职工发生工伤后,所在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2、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4、赔偿申请与支付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完成后,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可以根据鉴定结果向社保经办机构或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赔偿。社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后,会按照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相关赔偿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工伤赔偿流程中用人单位不配合怎么办
在工伤赔偿流程中,如果用人单位不配合,职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1、自行申请工伤认定
如前文所述,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申请时,要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伤事实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
2、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提供相关材料或故意拖延,影响工伤认定和赔偿流程,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这个过程中,职工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3、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费用
由于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所以,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因拖延申请而产生的费用。
三、工伤赔偿流程需要多久完成
工伤赔偿流程所需的时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阶段的时间规定也有所不同。
1、工伤认定时间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2、劳动能力鉴定时间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后,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3、赔偿支付时间
社保经办机构审核通过工伤赔偿申请后,一般会在一定时间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但具体时间各地可能有所差异。如果涉及用人单位支付赔偿费用,支付时间也会因用人单位的配合程度而不同。如果双方存在争议,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解决的话,所需时间会更长。
工伤后了解赔偿流程至关重要,它能保障受伤职工及时获得应有的赔偿。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用人单位不配合、流程时间过长等问题。如果你在工伤赔偿过程中遇到其他相关法律问题,比如赔偿金额计算有误、赔偿项目有争议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