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为正确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结合审判实践制定的相关解释。它对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及效力、合同的履行和租赁物的公示、合同的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统一裁判尺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一、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是什么
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全称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该解释于2013年11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7次会议通过,并于2020年进行了修正。
1、主要内容方面
它对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及效力进行了明确。规定了应认定为融资租赁合同的情形,以及名为融资租赁合同,但实际不构成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处理方式。例如,当以融资租赁合同形式掩盖其他交易目的时,应按照实际构成的法律关系处理。
2、合同履行和租赁物公示方面
解释对租赁物的交付、使用、维修等履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同时,对于租赁物的公示制度也作出了规定,以保障交易安全。如规定了租赁物的善意取得规则,平衡了出租人与善意第三人之间的利益。
3、合同解除方面
明确了出租人和承租人在不同情形下的解除权。比如,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将租赁物转让、抵押、质押、投资入股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租赁物的,出租人有权解除融资租赁合同。

二、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
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适用于各类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从主体上看,既包括金融租赁公司、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等专业租赁公司作为出租人的案件,也包括其他具有融资租赁业务资格的主体参与的案件。
1、行业适用范围
在行业方面,涵盖了工业、农业、医疗、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例如,在医疗行业,医院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大型医疗设备而产生的纠纷,就适用该司法解释。
2、地域适用范围
在我国境内发生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均适用该司法解释。无论案件是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相对落后地区,只要是符合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案件,都要依据该解释进行审理。
3、特殊情况的适用
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融资租赁合同,如售后回租合同,也在该解释的适用范围内。售后回租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件出卖给出租人,同时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再将该物件从出租人处租回的交易方式。解释对售后回租合同的性质、效力等问题也作出了相应规定。
三、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对承租人的保护
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承租人的保护。其目的在于平衡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1、租赁物质量瑕疵的处理
当租赁物出现质量瑕疵时,解释规定了承租人的权利救济途径。如果出卖人交付的租赁物不符合合同约定,承租人可以向出卖人主张违约责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承租人还可以要求出租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等情况下。
2、合同解除时的权益保护
在融资租赁合同解除时,解释对承租人的权益也作出了保护规定。例如,当因出租人的原因导致合同解除时,承租人有权要求出租人赔偿因合同解除造成的损失。而且,在合同解除后,对于承租人已经支付的租金和其他费用,也有相应的处理方式。
3、租赁物的使用和收益保障
解释保障了承租人对租赁物的正常使用和收益。出租人不得随意干涉承租人对租赁物的使用,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同时,在租赁期间,承租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租赁物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以实现其融资和生产经营的目的。
综上所述,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在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明确了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还平衡了各方利益。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如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在新兴业务模式下如何准确适用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融资租赁合同方面遇到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