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临时安置费是对被拆迁人在过渡期限内自行安排住处的一种补偿费用。其计算通常与被拆迁房屋的面积、当地的补偿标准以及过渡期限等因素相关。一般有按被拆迁房屋面积乘以单位面积补偿标准,再乘以过渡期限来计算等方式,不同地区的具体计算方法会有所差异。
一、拆迁临时安置费怎么计算
拆迁临时安置费的计算方式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
1、按照被拆迁房屋面积计算
这是较为常见的方式,以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为基础,乘以当地规定的每平方米的临时安置费标准。例如,当地规定每平方米每月的临时安置费为 20 元,被拆迁房屋面积是 80 平方米,那么每月的临时安置费就是 20×80 = 1600 元。如果过渡期限是 12 个月,那么总的临时安置费就是 1600×12 = 19200 元。
2、按照人口数量计算
部分地区会根据被拆迁房屋内的实际居住人口来计算临时安置费。比如规定每人每月的临时安置费为 500 元,被拆迁房屋内有 3 口人,那么每月的临时安置费就是 500×3 = 1500 元。若过渡期限为 10 个月,总费用就是 1500×10 = 15000 元。
3、参考市场租金
有些地方会参考被拆迁房屋周边类似房屋的市场租金来确定临时安置费。相关部门会进行市场调研,统计周边同等面积、同等地段房屋的租金水平,以此作为临时安置费的计算依据。

二、拆迁临时安置费计算标准受哪些因素影响
拆迁临时安置费的计算标准并非固定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的物价和房价相对较高,临时安置费标准也会相应提高。例如一线城市的临时安置费可能远高于二三线城市。因为在一线城市,居民租赁合适住房的成本较高,为了保障被拆迁人的基本居住需求,临时安置费标准就会设定得较高。
2、市场租金波动
如果当地房屋租赁市场租金上涨,那么拆迁临时安置费标准也可能会随之调整。以某地区为例,若周边房屋租金普遍上涨了 20%,为了使被拆迁人能够租到合适的房屋,临时安置费标准可能也会相应提高。
3、政策调整
政府会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保障被拆迁人权益的需要,对拆迁临时安置费的计算标准进行调整。例如,为了更好地保障被拆迁人的生活,政府可能会出台新的政策,提高临时安置费的标准。
三、拆迁临时安置费计算错误怎么办
如果发现拆迁临时安置费计算错误,被拆迁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与拆迁方沟通协商
被拆迁人应首先与拆迁方进行友好沟通,指出计算错误的地方,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依据。比如提供房屋面积的测量报告、当地市场租金的证明等。通过协商,争取达成合理的解决方案。
2、申请行政复议
如果与拆迁方协商无果,被拆迁人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在复议过程中,要详细说明计算错误的情况,并提供充分的证据。行政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3、提起行政诉讼
若行政复议仍无法解决问题,被拆迁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要遵循法律程序,提供有力的证据,以证明拆迁临时安置费计算错误。
综上所述,拆迁临时安置费的计算有多种方式,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计算出现错误时,被拆迁人有多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实际拆迁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临时安置费发放不及时、过渡期限延长等问题。如果您在拆迁过程中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