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品侵权被起诉时,有效抗辩可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分析是否构成侵权,看是否符合侵权构成要件;接着可寻找法定免责事由,如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等;还能从证据收集和诉讼程序方面应对。了解这些抗辩途径,能在面临产品侵权诉讼时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产品侵权被起诉如何进行有效抗辩
当产品侵权被起诉时,要进行有效抗辩需从多方面考虑。
1、分析是否构成侵权
要明确产品侵权的构成要件,通常包括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了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产品缺陷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能证明其中任何一个要件不成立,就可进行有效抗辩。例如,若能证明产品不存在缺陷,比如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在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那么就不构成侵权。
2、寻找法定免责事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若符合这些法定免责事由,可作为有力抗辩理由。
3、证据收集与诉讼程序应对
要积极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产品的生产记录、质量检测报告、销售凭证等,以证明产品质量合格或不存在侵权行为。同时,要注意诉讼程序,按时参加庭审,遵守法庭纪律,合理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

二、产品侵权被起诉时证明产品合格的抗辩方法
在产品侵权被起诉时,证明产品合格是重要的抗辩方法。
1、依据标准证明
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证明产品合格的重要依据。企业应保存好产品符合相关标准的文件和检测报告。例如,生产食品的企业,要证明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可提供由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产品各项指标都在标准范围内。
2、生产过程合规证明
要证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遵循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提供生产流程记录、原材料检验报告、生产设备的维护记录等。比如汽车生产企业,能证明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个零部件都进行了严格检验,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3、市场反馈与用户评价
如果产品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反馈,也可作为证明产品合格的辅助证据。例如,收集用户的好评、使用体验等,以证明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出现问题。
三、产品侵权被起诉时基于免责事由的抗辩策略
产品侵权被起诉时,基于免责事由的抗辩策略是关键。
1、未投入流通的抗辩
若能证明产品未投入流通,就无需承担侵权责任。例如,产品还在仓库中存放,尚未销售给消费者,因他人的不当行为导致产品流出并造成损害,生产者可据此抗辩。要提供相关的库存记录、物流单据等证据来证明产品未投入流通。
2、缺陷不存在的抗辩
若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生产者可免责。比如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因运输方的不当操作导致产品出现缺陷并造成损害,生产者可证明在产品交付运输时不存在该缺陷,应由运输方承担责任。需提供产品交付运输时的检验报告、运输合同等证据。
3、科技水平限制的抗辩
当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例如,在某种新型药品投入市场时,按照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无法检测出其中存在的潜在副作用,后来随着科技发展才发现问题,生产者可据此抗辩。要提供相关的科研资料、专家证言等证据。
当面临产品侵权被起诉的情况,可从分析是否构成侵权、证明产品合格、基于免责事由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抗辩。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和证据要求。如果遇到产品质量标准的界定问题、免责事由的认定问题等相关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