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没签劳动合同,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离职,但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若在试用期,提前三日通知单位即可;若已过试用期,虽未签合同,从保障自身权益等角度,最好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不签合同单位可能需支付双倍工资等法律责任,劳动者离职也应遵循一定程序以维护自身权益。
一、工作没签劳动合同可以随时离职吗
一般来说,工作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是可以随时离职的,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1、试用期内
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处于试用期的劳动者,按照法律规定,只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这是因为在试用期,双方都处于相互考察的阶段,法律给予了劳动者相对灵活的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
2、过了试用期
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从维护自身权益以及遵循一定的职业规范角度来看,建议劳动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因为没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本身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不仅可以随时离职,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从第二个月起的双倍工资。不过,如果劳动者不做任何通知就直接离职,可能会给自己后续主张权益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考勤记录、工资结算等方面可能会出现争议。

二、未签劳动合同随时离职的法律后果
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言,未签劳动合同随时离职都有不同的法律后果。
1、对劳动者的后果
从有利方面看,劳动者可以随时结束工作,并且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但不利的是,如果没有按照一定程序离职,可能会影响工资的正常结算。比如用人单位可能以劳动者擅自离岗给单位造成损失为由,克扣部分工资。而且,在后续求职过程中,没有正规的离职证明可能会对新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2、对用人单位的后果
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如果劳动者的突然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用人单位需要举证证明该损失,否则很难要求劳动者赔偿。
三、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障自身权益。
1、收集证据
要收集能够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这些证据对于主张双倍工资以及其他权益至关重要。
2、与用人单位协商
在离职前或离职后,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应得的工资以及双倍工资差额。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既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关系。
3、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要按照仲裁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工作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随时离职,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保障自身权益。那么,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双倍工资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的?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如果您有这些法律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