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异议审查期间能否发放案款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法院对执行标的无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原则上可发放;若有相关保全措施,通常要等审查结束确定结果后再处理。案款发放还受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等因素影响。
一、执行异议审查期间能发放案款吗
执行异议审查期间是否能发放案款,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1、无保全措施的情况
如果法院对执行标的没有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从理论上来说,执行法院可以发放案款。因为此时案款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没有被限制处分。但即便如此,法院也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异议的合理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2、有保全措施的情况
当法院对执行标的采取了保全措施时,在执行异议审查期间一般不宜发放案款。因为执行异议的审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在审查期间发放案款,一旦最终异议成立,可能导致执行回转等复杂问题,增加司法成本和当事人的负担。所以通常会等待审查结果确定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放案款。
3、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在这个审查期间,法院需要遵循法定程序,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若在未完成审查的情况下发放案款,可能违反法定程序。

二、执行异议审查期间发放案款的法律后果
执行异议审查期间发放案款可能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1、异议不成立时
如果最终执行异议被驳回,即异议不成立,那么在审查期间发放案款通常不会产生额外的法律责任。执行程序可以继续进行,相关案款的发放视为合法有效的执行行为。
2、异议成立时
一旦执行异议成立,在审查期间发放案款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不当执行。此时,法院可能需要采取执行回转措施,要求取得案款的一方返还案款。如果取得案款的一方拒绝返还,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因不当发放案款给异议人造成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3、程序违法后果
若在执行异议审查期间发放案款违反了法定程序,可能会引发当事人的申诉和投诉。上级法院可能会对该执行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对相关执行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三、如何保障执行异议审查期间案款发放的合法性
为保障执行异议审查期间案款发放的合法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严格遵循审查程序
法院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执行异议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确保审查结果的公正、准确。只有在审查结果明确后,再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发放案款。
2、进行风险评估
在决定是否发放案款前,法院要对执行异议的情况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考虑异议的理由是否充分、证据是否确凿,以及发放案款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如果风险较大,应谨慎发放案款。
3、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法院应及时向当事人告知执行异议审查的进展情况和案款发放的相关事宜,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同时,给予当事人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其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综上所述,执行异议审查期间案款的发放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和程序。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涉及执行异议的类型、案款的性质等更多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