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担保人被执行时,若想免除担保责任,需依据担保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来处理。在特定情形下,如主债务消灭、债权人放弃担保权等可免除。还需关注担保期间、主合同变更等对担保责任的影响。
一、担保人被执行了如何免除担保责任
担保人被执行后,要免除担保责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若主债务已经履行完毕,即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还清了债务,那么担保责任自然免除。例如,债务人在规定时间内足额偿还了借款本金和利息,担保人的担保义务也就结束。
1、担保期间问题
债权人未在约定或法定的担保期间内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免除责任。比如,一般保证中,债权人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律规定的六个月内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同样免除保证责任。
2、债权人放弃担保权利
如果债权人明确表示放弃对担保人的担保权利,那么担保人无需再承担责任。这可能表现为债权人书面声明不再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
3、主合同变更未经担保人同意
债权人和债务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协商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内容,减轻债务的,保证人仍对变更后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加重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和债务人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的履行期限,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不受影响。

二、担保人被执行后怎样合法免除担保
担保人被执行后要合法免除担保,要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其一,要确认担保合同的有效性。若担保合同本身存在无效情形,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等,担保人可通过法律途径主张合同无效,从而免除担保责任。
1、行使抗辩权
担保人享有先诉抗辩权等权利。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2、债务转移
如果债权人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担保人对未经其同意转移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是债权人和担保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担保物的处置
在有担保物的情况下,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担保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
三、被执行的担保人免除责任的条件有哪些
被执行的担保人免除责任需满足一定条件。第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因为保证人是在受到欺诈的情况下提供的担保,违背了其真实意愿。
1、债权人的过错
由于债权人的原因导致担保人无法正常行使权利的,担保人可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例如,债权人未妥善保管担保物,导致担保物价值减损,影响担保人权益的,担保人可要求相应减免责任。
2、超过保证期间
如前文所述,无论是约定的保证期间还是法定的保证期间,一旦超过该期间,债权人未主张权利,担保人即可免除责任。这是为了督促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3、主合同无效
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另有约定的除外)。若因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承担的民事责任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担保人被执行后免除担保责任有多种情形和途径,关键在于依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来判断和处理。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担保合同条款解释争议、债务人破产对担保责任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担保责任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