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调解后对方仍不执行,可采取多种措施。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等措施;若对方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也可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施加压力。这些途径能保障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

一、经调解仍不执行怎么办

当遇到经调解后仍不执行的情况,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1、申请强制执行的流程

申请人需要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的调解书等相关材料。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有权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强制执行措施。

2、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寻求其他途径

还可以向被执行人的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反映情况,通过行政手段促使其履行义务。也可以通过媒体曝光等方式,对被执行人形成舆论压力,促使其尽快执行调解协议。

经调解仍不执行怎么办(0)

二、经法院调解后对方仍不执行的解决办法

若经法院调解后对方仍不执行,法院调解具有更强的法律效力,解决方式也有其特点。法院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1、申请强制执行的优势

由于是法院出具的调解书,在申请强制执行时,程序相对更为顺畅。法院对于自身出具的调解书执行力度通常较大,执行部门会依据法律规定,迅速采取行动。比如,法院可以直接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无需申请人提供过多的财产线索。

2、司法拘留措施

对于拒不执行法院调解书的被执行人,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予以罚款、拘留。拘留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五日。通过这种强制手段,给被执行人施加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

3、信用惩戒

法院还可以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被纳入失信名单后,被执行人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将受到限制,在生活中也会面临诸多不便,如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

三、民间调解后对方不执行如何处理

民间调解后对方不执行的情况也较为常见。民间调解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等。虽然民间调解的效力相对较弱,但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1、申请司法确认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重新提起诉讼

如果没有申请司法确认,或者司法确认未通过,当事人可以就原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之前的民间调解协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证明双方曾经就该纠纷进行过协商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3、借助社会力量

可以向当地的基层组织、社区等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协助做被执行人的思想工作。同时,也可以向相关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寻求帮助,通过行业规范和道德约束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当遇到经调解仍不执行的情况,无论哪种调解方式,都有相应的法律途径和解决办法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果在处理过程中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申请强制执行的具体流程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法律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