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遭遇强拆造成损失时,被拆迁人可通过合法途径向责任方索赔,以维护自身权益。一般可先收集证据,明确责任主体,再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协商、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方式来实现索赔诉求。
一、强拆造成损失该如何依法索赔
当强拆造成损失时,依法索赔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要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这是索赔的基础,被拆迁人应在强拆发生时,尽可能拍摄强拆现场的照片和视频,记录强拆的过程、参与人员、使用的工具以及被损坏的财物等情况。同时,保存好相关的产权证书、购房合同、物品清单等文件。
1、明确责任主体
确定实施强拆行为的主体是谁,是行政机关、开发商还是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同的责任主体,索赔的途径和法律依据可能不同。如果是行政机关违法强拆,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进行索赔;如果是开发商等民事主体违法强拆,则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选择索赔途径
可以先尝试与责任主体进行协商,要求其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若协商不成,可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要求确认强拆行为违法并给予赔偿。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要求责任主体承担赔偿责任。在诉讼过程中,要注意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二、强拆造成财物损失如何计算赔偿金额
计算强拆造成财物损失的赔偿金额,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房屋等不动产的损失,一般按照市场评估价来确定。评估机构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评估过程要遵循法定程序,确保评估结果的公平、公正。
1、物品损失的计算
对于被损坏的室内物品,应根据物品的购买凭证、发票等确定其价值。如果没有购买凭证,可参考市场同类物品的价格进行估算。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虽然难以用金钱衡量,但在索赔时也应提供相关的证据,如照片、证人证言等,争取合理的赔偿。
2、间接损失的考虑
除了直接的财物损失,还可能存在间接损失,如因强拆导致无法正常经营而造成的停业损失等。对于间接损失,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与强拆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是合理的、可预见的损失。在计算间接损失时,可参考以往的经营数据、行业平均水平等进行估算。
三、行政强拆造成损失索赔的时效是多久
行政强拆造成损失索赔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
1、时效的起算点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一般以被拆迁人实际收到强拆通知、看到强拆行为发生等时间为准。如果被拆迁人在强拆发生后才发现损失,那么时效从其发现损失之日起计算。
2、时效的中断和中止
在时效期间内,如果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或者向有关部门申诉、控告等,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当遇到强拆造成损失的情况,依法索赔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如责任主体难以确定、证据收集困难、赔偿金额计算有争议等。如果您在强拆索赔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