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劳动合同履行中用人单位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依法获得赔偿。赔偿方式包括要求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仍逾期不付,还需加付赔偿金。赔偿依据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一、劳动合同不给工资怎么赔偿

当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不给劳动者工资时,劳动者可依法获得相应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

1、支付工资报酬: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所拖欠的工资。这是最基本的赔偿,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比如,小李在某公司工作一个月,约定工资为5000元,但公司未支付,那么公司首先要支付给小李这5000元工资。

2、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例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2000元,某员工工资应发2200元,但公司只发了1800元,那么公司要补齐400元差额,若逾期不支付,还需按一定比例加付赔偿金。

3、加付赔偿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的,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不给工资怎么赔偿(0)

二、劳动合同不给工资赔偿的计算方式

劳动合同不给工资赔偿的计算方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计算拖欠工资时,以劳动者应得的工资收入为基数。

1、工资报酬计算: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等确定应支付的工资数额。比如,劳动合同约定月薪6000元,工作了半个月,那么应支付的工资就是3000元。

2、经济补偿金计算:若存在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情况,差额部分就是应补偿的金额。如上述例子中400元的差额。而加付赔偿金的计算是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仍逾期不付的情况下,以应付金额为基数,按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比例计算。假设应付工资为5000元,逾期不支付,加付赔偿金可能是2500元 - 5000元之间。

3、综合计算:最终的赔偿金额是所拖欠的工资、可能存在的差额补偿以及加付赔偿金的总和。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准确计算各项赔偿金额。

三、劳动合同不给工资赔偿的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不给工资赔偿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形下的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要加付赔偿金。这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2、《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从基本法律层面保障了劳动者获得工资的权利。

3、相关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些相关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适用情形和赔偿标准,使得法律规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不给工资时劳动者可依法获得多方面的赔偿。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拖欠工资、赔偿计算存在争议等相关问题。如果您遇到此类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