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追偿的。行政机关在向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若工作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等法定情形,行政机关有权责令其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这既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也能促使行政人员依法履职。

一、行政赔偿可以追偿吗

行政赔偿是可以追偿的。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行政机关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后,若符合法定条件,可向相关责任人员追偿。

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这为行政赔偿追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适用情形

一般而言,工作人员存在故意违法行使职权,如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权益仍为之;或者存在重大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损害后果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例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故意暴力执法导致公民身体伤害,行政机关赔偿后就可对该执法人员追偿。

3、意义和作用

行政赔偿追偿制度有利于监督行政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增强其责任感,防止权力滥用。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行政赔偿可以追偿吗(0)

二、行政赔偿追偿的条件有哪些

行政赔偿追偿需满足一定条件。只有符合这些条件,行政机关才能启动追偿程序。

1、行政机关已履行赔偿义务

这是追偿的前提。只有当行政机关已经向受害人支付了赔偿费用,才具备追偿的基础。如果行政机关尚未进行赔偿,就不存在追偿的问题。

2、工作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如前文所述,故意是指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且会造成损害后果,仍积极实施该行为;重大过失是指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严重违反职责要求,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例如,警察在执行任务时,未按规定程序检查嫌疑人车辆,导致无辜公民财产受损,若该行为被认定为重大过失,行政机关赔偿后可追偿。

3、追偿金额的合理性

追偿金额应根据工作人员的过错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不能超过工作人员的实际承受能力,否则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发挥追偿制度的积极作用。

三、行政赔偿追偿的程序是怎样的

行政赔偿追偿有其特定的程序,遵循这些程序才能确保追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1、调查核实

行政机关在赔偿后,应及时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调查过程要全面、客观、公正,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2、作出追偿决定

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和事实,作出是否追偿以及追偿金额的决定。决定应书面通知被追偿人,说明追偿的理由、依据和金额等内容。

3、被追偿人的权利救济

被追偿人对追偿决定不服的,有权进行申诉和辩解。行政机关应认真听取其意见,对合理的部分予以采纳。若被追偿人认为追偿决定侵犯其合法权益,还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综上所述,行政赔偿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以追偿,且有明确的条件和程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如追偿金额如何精确计算、如何平衡工作人员权益和追偿效果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行政赔偿追偿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