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案件到法院却不起诉时,当事人需先明确不起诉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申请复议、复核或自行提起自诉等。
一、案件到法院不起诉怎么办
当遇到案件到法院却不起诉的情况,首先要明确不起诉有多种情形。如果是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如果不服,可以自收到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请求提起公诉。人民检察院应当将复查决定告知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维持不起诉决定的,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了解不起诉原因
仔细查看不起诉决定书,明确是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还是证据不足不起诉。法定不起诉一般是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酌定不起诉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证据不足不起诉则是因为现有证据无法达到起诉标准。
2、采取相应救济措施
若认为不起诉决定有误,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被害人则可按上述法律规定进行申诉或直接起诉。
二、案件到法院不起诉的原因有哪些
案件到法院不起诉存在多方面原因。从法律规定角度来看,一是证据方面的问题。证据不足是常见原因之一,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比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仅有证人的模糊证言,没有其他关键证据如监控录像、物证等相互印证,就可能因证据不足而不起诉。
1、法律规定的情形
除了上述证据不足不起诉,还有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也会作出不起诉决定。
2、情节轻微等因素
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例如一些初犯、偶犯,犯罪后有自首、立功表现,且犯罪情节本身不严重,可能会被酌定不起诉。
三、案件到法院不起诉后还能再起诉吗
案件到法院不起诉后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再起诉的。对于证据不足不起诉的案件,如果发现新的证据,符合起诉条件时,人民检察院可以重新提起公诉。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作出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后,如果发现新的证据,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提起公诉。
1、证据不足不起诉后的再起诉
当有新的关键证据出现,如在之前的伤害案件中,因没有找到凶器而证据不足不起诉,后来找到了带有嫌疑人指纹且与被害人伤口吻合的凶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再次起诉。
2、被害人自行起诉的情况
被害人在不起诉后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后,如果认为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或者认为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之后若符合起诉条件,依然可以进行起诉。
综上所述,案件到法院不起诉时,当事人要准确了解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救济措施。同时,不起诉并不意味着案件完全终结,在特定条件下还可能再起诉。生活中还可能遇到案件到法院不起诉后对当事人有哪些影响、如何收集新证据使案件重新起诉等问题。如果您在法律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解答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