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无效认定规则主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下的劳动合同无效。明确这些规则能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一、劳动合同无效认定规则是啥
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规则主要由法律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几种情况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例如,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骗取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合同,这种基于虚假信息达成的合同违背了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愿,应认定为无效。用人单位以威胁劳动者生命安全等手段强迫劳动者签订合同,也属于此类无效情形。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
一些用人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这明显免除了其在劳动者发生工伤时应承担的法定责任,排除了劳动者获得赔偿的权利,这样的条款是无效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比如,某些行业规定工作时间不能超过法定时长,但用人单位在合同中要求劳动者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且无加班费,这就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关于工作时间和报酬的强制性规定,合同相关内容无效。
二、怎样判断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无效认定规则
判断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无效认定规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1、审查合同订立的过程
要确定双方是否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合同。如果存在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欺诈、胁迫等行为,那么合同很可能无效。比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故意隐瞒工作的危险环境,诱导劳动者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主张合同无效。
2、查看合同条款内容
仔细检查合同中是否存在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像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离职无工资等内容,就是不合理地排除了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同时,还要看合同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
3、考虑实际履行情况
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的行为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且这种不符是由于合同存在欺诈等情形导致的,也可作为判断合同无效的依据。例如,合同约定的工作岗位与实际安排的岗位完全不同,且用人单位故意隐瞒真实岗位信息。
三、劳动合同无效认定规则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劳动合同无效认定规则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劳动合同和劳动用工关系。
1、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
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只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都要遵循这些认定规则。比如,民营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以欺诈手段隐瞒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劳动者签订合同,该合同就可能被认定无效。
2、各类用工形式
包括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等。非全日制用工虽然在工作时间、报酬支付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但同样适用无效认定规则。例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任何伤害用人单位均不负责,这就违反了法律规定,合同相关条款无效。
3、不同行业的劳动合同
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金融行业等,只要涉及劳动合同的签订,都要依据这些规则进行判断。比如,金融行业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排除劳动者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合同就可能无效。
综上所述,了解劳动合同无效认定规则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至关重要。劳动者可以通过这些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能避免因合同无效带来的法律风险。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如何处理、无效合同是否需要支付劳动报酬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