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二审改判的几率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体而言改判几率通常不大,但在存在特定情形时,改判几率会相应提高。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二审改判的情况相对较少,整体几率通常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一审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遵循法定程序,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依据法律作出判决,大部分一审判决是基于充分的证据和准确的法律适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而且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为了保证司法裁判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二审法院通常会谨慎对待改判。

当存在一些特定情形时,二审改判的几率会增大。从事实认定方面来看,如果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比如重要证据未被审查或错误采信,导致对案件关键事实的认定出现偏差,那么二审法院在查明事实后很可能会改判。例如,证人提供了虚假证言影响了一审判决,而二审中有新的证据证明该证人证言虚假,此时二审改判的可能性就较大。

从法律适用方面来说,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比如将此罪认定为彼罪,或者量刑时适用法律条款错误,二审法院会根据正确的法律规定进行改判。比如,在某些经济犯罪案件中,对于罪名的界定可能存在模糊地带,一审可能错误适用罪名,二审法院会进行纠正。

如果一审程序严重违法,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如违反回避制度、剥夺被告人辩护权等,二审法院可能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直接改判。刑事二审改判几率受多种因素左右,不能简单判定大小,关键要看案件是否存在影响判决结果的实质性问题。

刑事二审改判的几率大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