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侵权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在房屋侵权纠纷中,超过该法定期间起诉的,若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权利人可能会面临败诉风险。

在我国,房屋侵权诉讼时效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约束。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意味着,当房屋所有权人或合法使用人发现自己的房屋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他人非法占用房屋、损坏房屋等侵权行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房屋侵权,通常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以及侵权人是谁时开始计算。例如,当房屋所有权人发现房屋被他人擅自改造,从发现该情况的日期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不过,诉讼时效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诉讼时效可能会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情形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例如,房屋所有权人在发现房屋被侵权后,多次向侵权人要求恢复原状,这就构成了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三年的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这是一个最长的保护期限,即使中间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等情况,从权利最初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一般也很难再通过诉讼获得法院的支持。了解房屋侵权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对于维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权利人应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房屋侵权诉讼时效是什么意思(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