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救人导致被救人死亡可能涉嫌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不同罪名,量刑会因具体罪名及情节不同而有差异。若构成故意杀人罪,一般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 故意杀人罪:当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并且通过阻止救人这种积极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时,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例如,在有人落水后,岸上有救生设备,施救者正要去拿救生设备救人,而行为人出于报复等原因,故意阻拦施救者,导致落水者溺亡。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就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情节较轻”通常包括义愤杀人、防卫过当杀人等情形。2. 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行为人没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实施了阻止救人的行为,最终导致被救人死亡,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比如,行为人以为被救者还有其他救援途径,而阻止了当时在场的施救者,结果被救者因错过最佳救援时间死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定罪量刑还会综合考虑行为人的动机、手段、行为人的一贯表现以及事后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不同的案件情况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判决结果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