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同且未缴纳社保,需要先收集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然后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通过劳动仲裁、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用人单位补签合同、补缴社保。
在没有合同且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面临侵害。最重要的是收集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银行转账流水、工资条等;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考勤记录,例如打卡记录、纸质考勤表;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证据将用于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接下来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补签劳动合同、补缴社保的要求,说明这是用人单位应尽的法律义务。通过友好协商,很多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罚。劳动者需要携带收集好的证据,填写投诉表格,详细说明情况。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调查结果,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
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劳动者需要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后进行审理,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通过法律途径,劳动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