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被代理人委托或有关机关指定,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人;被代理人是指将自己的事务委托给他人代理,并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人。

在法律关系中,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是代理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来了解代理人。代理人的产生有多种方式。一是法定代理,例如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代理人,这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法定代理人在这种情况下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代其进行民事活动等职责。二是委托代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比如在商业活动中,公司委托律师代理其进行诉讼活动,律师就是基于公司的委托授权而成为代理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代理人需要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并且要尽到勤勉、谨慎的义务。如果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或者滥用代理权,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后看被代理人。被代理人是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承受者。被代理人可以通过委托等方式赋予代理人一定的权限。例如,在委托代理中,被代理人要明确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限等内容,并给予代理人相应的授权。当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完成代理事务后,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都由被代理人享有和承担。比如,律师作为代理人打赢了官司,获得的赔偿等权益归属于委托的公司(被代理人);反之,如果在代理过程中需要承担赔偿等责任,也由被代理人承担。不过,如果代理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等情况,被代理人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向代理人进行追偿。

代理人和被代理人通过代理制度,实现了民事活动的高效开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法律也对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障代理关系的公平、有序进行。

代理人和被代理人是什么意思(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