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故意伤人未遂需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判断,主观上行为人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伤害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即未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伤害结果。

从主观方面来看,故意伤人未遂要求行为人具有明确的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这种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即积极追求伤害结果的发生;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虽不积极追求但对伤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例如,甲因与乙发生口角,心生怨恨,为了报复乙,决定用刀伤害乙,这就体现了甲具有伤害乙的直接故意。

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施了伤害行为。着手实施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能够直接导致他人身体受到伤害的行为。比如,甲已经拿出刀具向乙挥砍,此时就属于已经着手实施伤害行为。如果只是有伤害的想法,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如仅仅是在脑海中计划如何伤害他人,并未付诸行动,那么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人未遂。

伤害行为未能得逞是区分既遂与未遂的关键。未能得逞是指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伤害行为没有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伤害结果。意志以外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止、外界环境的影响等。例如,甲拿刀砍乙时,乙及时躲避并将甲制服,导致甲未能砍到乙,或者乙只是受了轻微伤,未达到轻伤标准,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认定为故意伤人未遂。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伤人未遂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因素,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实施过程、伤害结果等,以准确判断是否构成故意伤人未遂。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伤人未遂怎么认定(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