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索要赔偿成功几率大小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定赔偿情形。若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法定情形,成功几率较大;若不符合法定情形,成功几率则较小。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离婚损害赔偿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当无过错方以对方存在上述法定情形为由索要赔偿时,关键在于证据的收集和证明力。如果能够提供充分且有效的证据,比如重婚的相关婚姻登记证明、与他人同居的长期稳定共同居住的证据、实施家庭暴力的报警记录、医院诊断证明、伤情照片,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证人证言等,那么索要赔偿成功的几率是比较大的。因为法律明确保护无过错方在这些情况下的合法权益,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支持合理的赔偿请求。

如果不存在上述法定情形,仅仅是因为双方感情不和、性格差异等原因导致离婚,索要赔偿通常是不会得到法院支持的。即便存在法定情形,但无过错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法院也难以认定对方存在过错行为,从而使得索要赔偿的成功几率大大降低。

赔偿的数额也需要合理确定。法院会综合考虑过错方的过错程度、造成的损害后果、过错方的经济能力等因素来判定具体的赔偿金额。所以,在离婚索要赔偿时,不仅要关注是否符合法定情形,还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赔偿数额的合理性。

离婚索要赔偿成功几率大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