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二者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不同,赔偿权利人是享有获得赔偿权利的一方,赔偿义务人是负有赔偿责任的一方。
在法律领域,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他们在赔偿法律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赔偿权利人
赔偿权利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主体。直接遭受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受害人。例如,在交通事故中被撞伤的行人,该行人就是赔偿权利人,有权要求肇事方对其身体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进行赔偿。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也是赔偿权利人。如果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其需要扶养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等,有权要求赔偿义务人赔偿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同样属于赔偿权利人。当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死亡,其配偶、父母、子女等近亲属可以要求赔偿义务人承担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赔偿责任。
赔偿义务人
赔偿义务人承担着赔偿责任。在侵权行为中,实施侵权行为的人通常是赔偿义务人。比如,在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中,生产不合格产品并导致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就是赔偿义务人,要对消费者的损失进行赔偿。在一些情况下,虽然某人没有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但基于法律规定也可能成为赔偿义务人。例如,雇主对其雇员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此时雇主就是赔偿义务人。
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在赔偿法律关系中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赔偿权利人的权利实现依赖于赔偿义务人履行赔偿义务,而赔偿义务人则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对赔偿权利人进行合理的赔偿,以平衡双方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