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罪与诈骗罪在特定情形下可能会出现竞合情况。
非法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行为。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从构成要件来看,二者存在明显区别。非法行医罪主要强调的是行为人在未取得合法行医资格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这一行为本身,其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公共卫生安全。而诈骗罪的核心在于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可能会发生竞合。例如,一些非法行医者为了获取更多钱财,会采用虚构病情、夸大治疗效果等欺骗手段,让患者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在这种情形下,非法行医者一方面实施了非法行医的行为,另一方面又通过欺骗手段骗取了患者的财物。此时,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非法行医罪和诈骗罪两个罪名,形成了想象竞合。
对于想象竞合的处理,通常是从一重罪处罚。也就是说,要比较非法行医罪和诈骗罪的法定刑,选择处罚较重的罪名来定罪量刑。如果非法行医的情节非常严重,导致患者重伤、死亡等后果,可能非法行医罪的量刑会更重;如果诈骗的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罪的量刑可能会更重。
虽然非法行医罪和诈骗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但在实践中由于行为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竞合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准确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
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是被侵权人有权请求提供相应的担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