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共同职务犯罪,需根据各犯罪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区分主犯、从犯等,分别进行处罚。一般主犯会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从犯则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同时,不同罪名有不同的量刑标准,要依据具体触犯的罪名来确定刑罚。

共同职务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职务犯罪行为。在处理这类犯罪时,首先要准确认定共同犯罪的性质和各行为人在犯罪中的作用。

在认定共同犯罪时,要判断各行为人是否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共同故意要求各行为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同时各行为人之间存在犯意联络。共同行为则表现为各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犯罪行为。

对于主犯的认定和处罚,在共同职务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会被认定为主犯。主犯要对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例如,在一个贪污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策划了贪污的方案,指挥其他人员实施贪污行为,那么主犯要对整个贪污犯罪的数额负责,按照贪污罪相应的量刑标准进行处罚。

从犯是在共同职务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通常是协助主犯完成犯罪,如提供信息、帮助转移赃物等。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比如在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中,从犯只是帮助主犯办理了一些手续,其作用相对较小,在量刑时会比主犯轻很多。

对于胁从犯,即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具体量刑时,要依据各行为人所触犯的具体罪名和相应的法律规定。不同的职务犯罪罪名,如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等,都有各自的量刑标准和幅度。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对各行为人作出公正的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