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欠债不还,需先明确该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再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对于有效的债务,可与其监护人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诉讼解决。
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来判断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他们所实施的借款等行为是无效的。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欠债,由于其行为本身无效,不存在有效的债务关系。债权人可以要求监护人返还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例如,一个六岁的孩子向他人借了一笔钱,这种借款行为是无效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孩子的监护人返还该款项。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如果所欠债务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该债务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才有效。若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该行为无效,同样要返还财产。比如,一个十岁的孩子未经家长同意借了一笔较大数额的钱去购买昂贵物品,家长有权拒绝追认该借款行为,债权人应要求返还借款。
当确认债务有效后,债权人可以先尝试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友好协商,说明情况,要求监护人履行还款义务。监护人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有责任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负责。
如果协商不成,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在诉讼过程中,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债务的存在,如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若监护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一千零九十条
离婚时,如果一方生活困难,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