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提前解除合同赔偿承租方需根据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确定。若合同有约定违约赔偿方式,按约定执行;若没有约定,应赔偿承租方因提前解约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

当房东提前解除合同的情况发生时,要先查看租赁合同的具体约定。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合同条款里通常会对双方提前解除合同的情形以及违约赔偿方式有所规定。如果合同明确约定了房东提前解约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或者按照特定的计算方式来赔偿承租方,那么就应当按照合同的这个约定来进行赔偿。比如,合同约定房东提前解约需支付承租方两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那么房东就需要支付这两个月的租金。

要是合同中没有关于提前解约赔偿的相关约定,那么就需要依据实际损失来确定赔偿金额。实际损失包含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直接损失是指承租方因为房东提前解约而直接遭受的经济损失。例如,承租方为了租赁该房屋进行了装修,投入了一定的费用,由于房东提前解约,装修的剩余使用价值就成了直接损失,房东需要对这部分进行赔偿。又或者承租方已经支付了一段时间的租金,但因为房东提前解约,这部分未使用期间的租金也属于直接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则是指承租方在正常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预期利益。比如,承租方租赁房屋是用于商业经营,由于房东提前解约,导致承租方无法继续经营,从而失去了原本可以获得的经营利润,这部分利润就属于可得利益损失。不过,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如果房东提前解除合同是因为不可抗力等法定免责事由,那么房东可能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是房东自身的原因导致提前解约,如房东将房屋转卖给他人等,房东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双方可以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承租方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